哎又拖稿了。其實去年年底已經打了一篇草稿要結算民國一百年到底讀了哪些書,但想到統計算數就讓人覺得煩,而且這年的閱讀也不如以往順利,大學其實並沒有給人很多時間或合適的心情好好讀一本書,幾乎每本書都是零零碎碎的拼湊讀完,人也跟著這樣一塊一塊心神分散。沒有足夠的專注力,所以也沒對哪本書特別有印象,整體的感覺也是模模糊糊,年底結算就不了了之。
但看了看我在aNobii書櫃的統計,去年我還是有將近四十本、八千多頁的閱讀量(還不算我沒放進aNobii裡的),這恐怕也是我高中以來讀最多書的一年了。大部分的書是暑假讀的,那時本來打算把之前買來還沒看或沒看完的書好好讀一讀,不然那些書擺在面前還真是不小的壓力,也會影響後來買新書得心情(但該買的還是照買不誤)。過了暑假,有些書還是連碰也沒碰,比如說趁博客來特價時買的《夢的解析》,通事課老師推薦的解釋為什麼勞動階級沒像大鬍子馬克思預言連合起來革命的《製造甘願》,想順便複習台灣史買的《臺灣:從文學看歷史》;有些書讀到一辦就無以為繼,大衛‧麥克里蘭的《馬克思》本來要拿來做社會/共產主義的敲門磚,但讀到一半去忙其他事情,閱讀中斷,原本的感覺就不見了。
不意外的是,暑假讀的書大部分是後來再買的......
學期末,同學開始唉嘆(不是開始做)期末報告的時候我也開始計畫我的寒假要讀哪些書。本來要先把中國史跟西洋史複習一遍再讀西方哲學史和中國文學史,然後繼續讀傅柯,但找不到適合的中國通史(我不想把寒假耗在一部資治通鑑上...),還有麻煩的論文專題要做,所以j我想先讀完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就好,有時間再來讀許進雄先生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得透視》(唉傅柯呢?)。
然後希望寒假可以寫點有內容的東西不是這樣的嘮嘮叨叨囉囉嗦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