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逛書架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雖說放了寒假,但之前沒在學期中完成的卓越教學計畫論文讓我毫無放假的輕鬆解脫之感,學期中後段改了論文主題,原本的進度便歸零重新來過,結果學期末預定交出論文草稿只作了研究計畫。覺得自己挺垃圾(垃圾是不清醒在任何一個世界的)。發奮要在寒假第一個禮拜完成,但很明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論文主題是張岱〈自為墓誌銘〉和他在自為墓誌銘中所提到徐渭、王績、陶淵明三人自輓文章的關係。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期末因為要準備論文還有期末考所以沒買什麼書。寒假開始,為了專心,限制自己不能看和論文無關的書,這樣沉悶過了一個禮拜,直到收到博客來的取貨通知。(喔是的,買書會敗家。還沒月底我又快花光了生活費,早早收了東西回家)

可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哎又拖稿了。其實去年年底已經打了一篇草稿要結算民國一百年到底讀了哪些書,但想到統計算數就讓人覺得煩,而且這年的閱讀也不如以往順利,大學其實並沒有給人很多時間或合適的心情好好讀一本書,幾乎每本書都是零零碎碎的拼湊讀完,人也跟著這樣一塊一塊心神分散。沒有足夠的專注力,所以也沒對哪本書特別有印象,整體的感覺也是模模糊糊,年底結算就不了了之。

可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聽別人說台南是文化古都時總不以為然,古是古,文化在哪裡?台南做為台灣最早開發的地方,大概在中學時稍微認真上過歷史課的人都背得出來那大大小小的古蹟名勝吧:鄭氏治台留下的孔廟(天啊在台南市讀了三年書我都沒進去過)、紅毛荷蘭人的普羅民遮城赤崁樓、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億載金城(都擠滿了觀光客)、時代近一點日本人建的台南火車站和前台南市政府,現在的台灣文學館......。那是以前的事了,去聖悠遠,寶變為石,屬於現代的文化在哪裡?看著北門路、中山路和火車站裡亂糟糟的人群,聽著別人亂糟糟的閒扯、搭話,我只想待在一行一行的字裡面,甚麼都別來煩我。

   老蘇東坡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不會曉得,因為你在,除非你離開,到遠一點的地方。到了北部讀書,台南才成為我心中的文化城市,我讀書的地方讓我趕到到真正的荒涼,原因無他:我找不到書店逛。

DSC00526.JPG  

   初到學校,我逢老師學長學姊便問,中壢這附近除了墊腳石金石堂之外有甚麼書店?二手書店?獨立書店?沒有,不知道耶,或者又令人覺得沮喪生得太晚錯過美好年代的「以前還有一兩家但最近都沒看到了。」要命,我本來以為,大學旁邊都該有種書店街之類的所在,沒課的,或有課翹課的老師學生漫步在錯落的書架間,或仔細尋找靈魂的落腳處,或隨意瀏覽,悠閒,但不隨便,每個人總可以在暖色調的燈光中找到準備陪伴他度過這個夜晚的那本書。

   大概,那些前輩在書中回憶自己的求學過程時,多少都有「在某書店某書攤發現某影響他深遠書」的段落,讓我不知不覺有了這樣的印象。

   原來不是這麼一回事(這種事還真多)。 這所中壢大學只有一間校園書局,雖然常有新書上架,但怎能滿足重度閱讀成癮者的胃口?你總是在推開這家書店的玻璃門回到塵囂中後馬上就想再堆開另一家書店沉重厚實的木門。

   「你只能當博客來永遠的鑽石會員......」

   遊子開始想家。在台南,沒事時我知道我可以去甚麼地方,那些書店,草祭(二手書店,全名草祭水又中心,系把老闆的名字蔡漢忠拆開後而得),墨林(和草祭同一個老闆),珍古(等誤點90分鐘的火車去的地方),敦煌(小時候在那裏讀福爾摩斯),誠品(FOKUS頂樓那間關了以後我鮮少踏進那家百貨公司,而到長榮路誠品我一直忘記該搭0右還是0左 ),若水堂(簡體大陸書中有不少台灣繁體沒有或絕版的好東西),點連成線線成面,我的鄉愁藍調由一排一排安靜棲落書架上的書構成,逛書店,每次回家都該做的事。

 

p.s.上禮拜回台南,在草祭買到絕版的《波赫士談詩論藝》,心中頓時少了許多遺憾。

可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0525.JPG    

   拖稿一直是二青的傳統的樣子,從跟學長要一個專欄來寫到現在也三個多禮拜過去了吧,中間經過了好死不死的在期中考週迷路(唉,該死的青春期)、校慶運動會(我這個被高中同學叫斯文的人竟然當了系學會的體育幹部,可見這個系多麼積弱不振...)和永無止境(大家交資料的動作太沒效率)但deadline只剩幾天的大中盃報名,今天終於(翹課?!)坐在電腦前好好來打這篇新專欄序了。

   這個二青窈部落格是為延續二中155期校刊《二青窈》所設立的,但一如越來越少人看校刊的情況,這個特設部落格也這樣人跡稀少,荒煙渺渺,只剩嘆水魚學長的「一月一更」和我的「一月一覽」了吧,有誰還記得四年前以音樂專輯為設計概念的那本校刊,而當時又有誰真的鍵入校刊書背的網址來到這裡?連我也是升了高三卸下社務後才心血來潮地點進,從此不定期追蹤學長的不定期更新,開始聽一些台灣獨立音樂,開始關注一些文字以外的創作。

DSC07926.JPG  

(去年底在這個荒涼小鎮的光南發現絕版多年的《黃小楨2》是我目前最大筆的收穫.)

 

   但是做為一個音樂成癮者我的資歷還是太單薄、太狹隘,到現在除了幾個禮拜前在士林捷運站外碰到一個名字長到我記不起來的社運團體唱「蝸牛戰歌」,我還沒聽過半場Live。一是太少注意表演資訊,總在表演結束後我才在歌手或樂團的部落格看到消息,嘆口氣喔又錯過了;二是雖然到北部讀書,但這個北部也沒多北部(天龍人同學輕描淡寫地說,桃園以下都是南部啊),光是「進城」就得搭公車轉火車花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然後才能前往真正的目的地,到了城裡也不能待太晚,回學校的公車十點多就沒了還要坐火車回去,因此很難參加晚上的活動;三是不喜歡擠在人群裡,高中因此寧可比太陽早起搭早班火車通勤,貪戀那空蕩蕩的車箱,對摩腫比肩的場合避之唯恐不及;四是買書優先的花錢原則,偶爾會買幾張專輯,但沒買過票。

   所以我要寫的專欄主題也不會是音樂這個《二青窈》原本的主題,這個專欄將是關於我最擅長的事:書。書不只是承載文字的物體而已,一本書(或幾本書)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事件。哎是的,我還遠遠沒辦法像我最喜歡的唐諾那樣動輒幾千言幾萬言的為一本書或一位作家寫一篇精彩的導讀,我所能做的只是分享關於一個文字成癮者、一個愛書人與書之間的種種瑣事,關於書頁的翻動,關於書的擁有與愛憎,找書,借書,買書,讀書,偶爾送書 。

   是為序。

可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